Google 搜索联盟

2008年8月15日星期五

联合早报 可惜张艺谋管不到“话筒”



 
 

Sent to you by xingxing via Google Reader:

 
 

via 星岛时评 by www.stnn.cc on 8/15/08

  去年此时,北京奥组委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倒计时一周年庆祝活动,有高官在讲台上发表讲话,措辞和语调都带有明显的国内政治的腔调。笔者当时就很担心:假若奥运开幕式上出现类似情况,到时非要出洋相不可。 

  此后在参与凤凰卫视《震海听风录》节目的专题讨论时,笔者很直率地提出了两个希望:一是希望在奥运会期间,有关官员在亮相讲话时,千万不要把官场上的那一套搬到奥运舞台上;二是希望开幕式主持人和电视直播的解说者,千万不要一味地大嗓门,并且故意做出毫无必要的慷慨激昂情状。

电视解说削弱画面之美 

  一年之后,即在8月8日晚上,在办公室里观看中央电视台第一频道(CCTV-1)直播的奥运会开幕式,明显感觉上述第一个担心是多虑的。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在致开幕词时,内容、措辞和语调基本上都恰到好处,也没有听到什么官腔官调,确实找不到有什么值得挑剔之处, 

  然而,大煞风景的第二种情形还是发生了。在直播过程中,男女两名解说员依然是一以贯之的大嗓门、一以贯之的慷慨激昂。那种喋喋不休和哇里哇啦,让我们的耳根不得清净。 

  针对开幕式本身,这几天听到种种尖酸刻薄的挑剔、批评、起哄乃至小题大做,但我还是相信自己当时的感觉,那就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历来最好的。这么大规模的开幕式,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做到完美无缺,即使有这种或那种瑕疵,那也不能抵销其巨大的成功。正如本报社论所言,北京那一夜光彩照人,精彩的开幕式不仅令人叹为观止,而且也超过了人们的想象。 

  但是,节目越是精彩,电视直播的画外解说就越要用心配合。可以说,只需静静地看现场画面,人们就足以感受到开幕式的感染力和震撼力,解说员在大多时候都无需旁述;必须解说的时候,要做到恰到好处,最起码的要求是与场景相辅相成,若能做到天衣无缝自然最好。 

  但很可惜的是,从开场之初的倒计时节目,直到李宁点燃火炬之后,在三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两名解说员一直喋喋不休,声音越是高亢激越,就越让人感到烦躁不安。就像在剧院里看戏,自作聪明的邻座总是好为人师地唠唠叨叨,除了让你心烦意乱,还会使你产生很弱智的感觉。还好,还好,绝大多数海外观众都看不到CCTV-1,否则,"张艺谋们"会觉得更委屈。 

没有内涵的高亢与激情

  不恰当的画外解说是一种噪音,对开幕式节目的创作者和观众都缺乏尊重。作为节目的主创者,"张艺谋们"的权力显然只限于"鸟巢"之内,而电视解说词的写作、解说员的挑选、解说员的呈现风格,必定还有其他决策者在场外指导。这些"场外指导"是哪些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的视野、思维、审美观和专业素质,与开幕式节目的创作者有明显落差,结果导致画外解说与画面上的内容、节奏及其气氛都不协调。 

  随手举一个例子,有一段男声旁述的内容是:"演员手中的纱幕,出现一幕幕自然的景象,营造出一副生生不息的美好意境。体育场上空,巨大的水声响彻耳膜,在体育场上空不禁让人想起了唐代诗人李白的名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波澜壮阔。此时,孩子们拿起画笔,凝神矗立,数千名太极拳表演者也被吸引了,仿佛告诉我们这里就是他们眷恋的绿色家园。" 

  这段解说词在文字上是没有多大问题的,但当观众面对电视画面的时候,每一句话听起来都是画蛇添足和苍白无力,既扰乱了欣赏的心境,又削弱了本该更好的视角效果。 

  紧接其后,女声是这么解说的:"人类第一次想知道星星到底什么模样,中国人一代代传承嫦娥的故事,始终执着于飞天的梦想,终于人类用智慧敲开了宇宙的大门,卫星发射,载人航天,太空漫步,一项项伟大的创举,总始于一个个伟大的梦想。" 

  这是一段虚多实少、过于空泛的文字,即便与同步表演的节目有直接关系,其必要性又有多大?当电视上已经出现漫步太空的宇航员时,解说词的作者,难道是担心观众联想不到中国发射宇宙飞船的伟大创举吗?这种低估观众智慧的说教,这种不够真实、没有内涵的激情,与胜过千言万语的电视画面是何等地格格不入。 

闭幕式还有改进的机会 

  从专业的角度看,旁述者的位置无论如何都应该是卑微的,在很多时候甚至是可有可无的。解说者不应该自作聪明地替观众去看、去听、去感受、去思想,更不应该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凌驾于舞台中央的主角之上。在电视传播领域里,这一点应该是起码的规矩。可是,在CCTV-1的此次直播中,旁述的效果给人以强烈的喧宾夺主之感。 

  当然,这绝非全然是解说员的过错,因为他们只是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忠实地继承着多年来一成不变的中国特有的电视文化。时刻不忘凸显政治,时刻不忘凸显"主旋律",时刻不忘居高临下地"解说",这是中国文化不能尽情和自由地散发光芒的主要症结。即使是再好的节目创意,再美的电视画面,再悦耳动听的乐曲,再怎么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都会因为种种"高大全"式的"旁述",而折损掉很多魅力。 

  不过还有改进的机会。我相信奥运会闭幕式照样会很精彩。只要掌握"话筒"的人们多一些谦卑和自律,不该说话的时候就保持缄默,那么,电视直播就算得上功德圆满。我们拭目以待,也将洗耳恭听。(作者 杜平)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