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搜索联盟

2008年8月13日星期三

中国经济周刊 奥运舞台上的政府营销



 
 

Sent to you by xingxing via Google Reader:

 
 

via 星岛时评 by www.stnn.cc on 8/13/08

  奥运!奥运!奥运!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北京!

  8月8日,空前盛大的奥运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绚烂启幕;8月9日,有史以来参赛人数最多的奥运比赛正式开始……

  但激情并非只定格在这些片断,自从2008年的第一缕曙光到来,"北京奥运"这几个字的强大吸引力就已经吸引了来自全球的关注。

  吸引力就意味着机遇。在各国体坛,数以万计的体育精英摩拳擦掌,为了能够获得北京奥运会的参赛资格而拼力竞争;在商界,奥运赞助商乃至非赞助商的奥运营销大战已近白热化,为了让自己的品牌掠得更多的视线,数不清的户外、平面、电视广告铺展而来,发布会、酒会、主题活动鳞次栉比……

  国际政坛上的"北京奥运"信息也接连不断,人们都在关注各国首脑的一个决定:是否出席参加北京奥运开幕式。7月3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介绍说,出席奥运会开幕式的外国政要人数大概在80位到90位之间。有分析人士说,这一数字可能是历届奥运会中最多的一次。

  与此同时,北京奥运还吸引了另一些负有"特殊使命"的外国政要,他们大多是外国政府的投资部门、外贸部门的商务官员,或是某些城市的市长级官员。他们的北京之行,有着更浓的公关色彩,有着更为明确的商业目的——借北京奥运舞台,展示国家或城市形象,介绍本地的投资环境,吸引包括中国在内的更多的外国投资。

  这两个月以来,从首都国际机场走出的骤然增多的洋面孔中,不光有众多的一身短衫的外国游客、统一着装的各国奥运代表团,还有了更多手提公文包、西装革履的外国政府官员。

  他们的北京之行,并非只为观礼和欣赏体育比赛。奥运对于他们来说,也并非只意味着体育竞技。他们是来寻求更多的合作机会,向中国和世界展开营销。

  机遇战胜偏见

  7月31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副总统兼总理、迪拜酋长穆罕默德的夫人哈雅公主走下舷梯,脚步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红地毯上——她成为了第一位前来参加北京奥运会相关活动的国际贵宾。

  从7月31日到8月8日,更多的各国元首、政府首脑、王室代表陆续来到北京。8月8日,北京国家体育场已成为全世界政要最密集的建筑物——80多位国际贵宾齐聚于此,观看史上空前的奥运开幕式表演,检阅本国的奥运队伍,领受中国人民的开放、好客与热情。

  而在此之前,已经有很多乘坐着专机的各国政府要员来到北京,与那些被奥委会邀请的各国首脑相比,他们显得颇为低调。

  从今年年初,国际上掀起了一股"抵制北京奥运"的逆流,在藏独分子、法轮功分子和一些人权组织的煽动下,一些坚持冷战思维、种族主义、"中国威胁论"等意识的政治势力也参与其中。这一点,从奥运火炬传递所遇到的暴力阻挠及"卡弗蒂事件"等事件中可见一斑。尽管国际奥委会在此间反复强调"不要将奥运政治化"。

  但众多各国首脑的到来,证明合作与对话最终战胜了孤立与偏见。就像巴西出口投资促进局主席亚里山德罗·特谢拉所说的:"这是一个近距离接触中国、消除国际舆论偏见的好机会。"对于世界各国来说,除了维护良好的对华关系所能带来的政治影响外,来北京还意味着与中国美好的合作前景,以及在这个国际盛会中所能得到的发展机会。

  "中国为全世界提供机会"

  "体育已经成为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中国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增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的重要桥梁。"国家主席胡锦涛在8月4日国际奥委会第一百二十次全会开幕式上致辞时说。

  奥运盛会,并不仅仅是为运动员提供的舞台,北京奥运举办的同时,中国向全世界张开了双臂,在这一举世瞩目的和谐时空中,与世界各国进行广泛友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与此同时,中国的磁力也吸引了更多的国际政要借奥运之机前来畅谈合作,谋求共赢。

  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繁荣的市场、强大的生产力、日益增强的投资能力都在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正如抵京访问的伦敦市副市长伊恩·克莱门特所说:"中国的发展给全世界提供了机会"。伴随着对全球经济愈发巨大的影响力,越来越多的各国政府要员及企业家希望来华洽谈包括投资、商贸、金融等各领域的合作,向中国、向世界展示己方的诚意和能力。奥运会所创造的融洽气氛,为合作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时机。

  于是,不仅企业家们来到北京展开奥运营销,各国政要们也开始了他们奥运营销的北京之行。(作者 侯隽 李萌)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