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搜索联盟

2008年8月14日星期四

联合早报 民进党道德诉求何在?



 
 

Sent to you by xingxing via Google Reader:

 
 

via 星岛时评 by www.stnn.cc on 8/14/08

  马英九宣布将国务机要费相关资料予以注销,特侦组立即排定约谈陈水扁的时间与行程。"铜山西奔,洛钟东应",显示若马英九没有做出清楚明确的信息,特侦组就不会有大动作,双方互踢皮球的结果,至少有一个结论:依法处理陈水扁的国务机要费。
  以1970年代轰动美国的两大案件为例,《纽约时报》公布与越战决策有关的"五角大厦文件",白宫与国防部以"国家机密"为由阻止刊登,最后上诉最高法院,媒体可以自由刊登,没有"国家机密"的问题。"水门事件"也是一样,尼克松总统以各种方式阻挠媒体与司法系统的调查,但在舆论以及司法系统的抗争与坚持之下,他以辞职收场,避免被国会弹劾。
  当尼克松负嵎反抗做垂死挣扎之时,同属一党的共和党人再也不愿替他背书,党内大老高华德要他知所进退,这就是关键时刻政治人物所表现的道德勇气。正如《圣经》箴言一句话:"公义使邦国高举,罪恶是人民的羞耻。"在公义的最高原则之前,哪怕国家利益、政党关系、个人情谊都必须臣服。
  反观台湾的政治人物,在关键时刻,往往是以权力与人情作为主要思考点,缺乏对价值与信仰的终极关怀,这种状况在各党都没有两样。2006年红衫军上街头期间,民进党内部都为之动摇,即使党内"四大天王"都依违其间、多所观望,但却没有人公开站出表态;就是因为道德的落空,民进党才会与陈水扁绑在一起,"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一败再败,导致2008年大选彻底崩盘。
  五二○政党轮替以后,民进党在失败谷底推出蔡英文为新任主席,企图与过去的民进党进行切割,但从两个多月的表现判断,民进党"只切没有割",仍然延续了陈水扁的政治包袱。民进党明知陈水扁是问题所在,但却没有道德勇气站出来公开说出真话。以马英九"注销国务机要费"为例,党内主流仍曲意为陈水扁辩护,反批马英九是"红衫军思维"、"进行追杀、清算、斗争",甚至控告马英九外患罪。
  民进党成立的历史纵深,可以追溯到1920年代的台湾民众党,包括1950年代末的雷震《自由中国》政论杂志与组党运动,都赋予1970年代中叶启动的党外民主运动一种深厚的人文素养与公义关怀。如果没有"先知先觉者"的造桥铺路,哪来政党轮替?陈水扁本来有机会站在历史的制高点,开启另一波民主改革,但他缺乏世界观,快速腐化,成为进入金山银矿不知方向的"竖子不足与谋"之辈,民进党执政八年就快速退潮,把祖产挥霍殆尽,难道不应承担集体责任吗?
  美国开国先贤潘恩说:"自由的代价是保持恒常的儆醒。"一个人或政党,掌握执政权力以后,尤应深自惕励、不断省思,以权力得之不易为念,民主时代已无圣贤英雄,应以建立制度与典范为念。权力是来自人民的借予,民意如潮水,人民一有不满就会将权力收回。制订美国《宪法》的杰斐逊总统反复叮咛,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对人性不信任"的基础之上,权力必须予以分权与制衡。民进党人士缺乏如此深刻的历史意识与人文自觉,落到如今地步,难道不应找出问题关键、痛下针砭,重新出发?
  为了替陈水扁辩护,若干人士还提出"本土政权就是最高道德"、"世界上哪个地方没有贪污"。这种论述除了自我麻痹以外,有何意义呢?希特勒政权够"日耳曼本土"了吧?那是怎样的下场呢?尼克松够反共了吧?由反共起家而打开中美建交大门,功业够伟大吧?但一个"水门事件"就把过去努力付诸东流、一切归零。违反人性基本的价值与系统,一切的功业用耶稣的比喻形容:也不过是把大楼盖在沙土之上而已。
  民进党继续替陈水扁的国务机要费官司辩护,就是逼使自己站在真理与事实的对立面,站在错误历史的一边。民进党不愿针对过去执政八年的贪腐与缺失做出深刻的反省与自觉,就是将自己拖回过去的泥沼,搭建不起迈向希望的桥梁。民进党若逃避现实,只是自我定位为"有执政经验的在野党",却在公义原则打混仗、和稀泥,凭什么人民要再给民进党执政机会,要再"请鬼拿药单"吗?
  民进党要从千疮百孔的废墟出发,不是期待马英九施政好坏与否,而是在于自己能否建立磐石般的信念与愿景;只向权力折腰,而且仍然是非不分,凭什么人民要再给民进党执政机会?(作者/胡忠信)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