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搜索联盟

2008年8月14日星期四

圣何塞信使报 中国二十年的变与不变

 如今的政府即使还没有拥抱公民自由和个人自由,也算得上是创造新中国的主驱动器。
  改变:美国对中国的看法。在1989年,无法想象一个美国电视网络会在中国的首都设置工作站,并公平报道一切。

 
 

Sent to you by xingxing via Google Reader:

 
 

via 星岛时评 by www.stnn.cc on 8/14/08

  如今举办奥运的中国跟我大约二十年前访问的中国非常相似,然而又相当不同。
  不变:空气污染。在1989年走下飞机的时候,我几乎窒息。空气中的煤灰很厚,你不只是在嗅它,你实际上是在尝它。走在城市里,你很容易看到原因。在十字路口,倾倒着如山的煤。居民买一桶桶的煤拉回家取暖。
  如今政府已经清理了街道,但仍然苦于清理空气。
  逐渐改变:过去我呆在上海的长城假日酒店。如今北京也有长城最佳西方(Great Wall Best Western)。
  显著改变:公民自豪感和普遍的礼仪。二十年前,在人行道上吐痰似乎是一种国家消遣。人们会推开挡在前面的你。如今,如我们从电视上看到的那样,奥运之名让大家注意仪态,礼貌待客。
  更显著的改变:北京的建筑。那时它是模块化的、办公区式的、沉闷的,很像硅谷。如今,至少在这个首都,它是前沿的。看看"鸟巢"就知道了。
  不变:人群。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人数都是压倒性的。
  改变:与中国人碰面和交谈的机会。以前我只有在北京的一家迪斯科舞厅才能加入交谈,在那里有少数可以讲英语的人。如今我们在互联网和NBC上可以明显看到很多中国人可以讲英语,即使有时讲得不正确,但很热心地讲。
  改变:自上而下的开放性。那时的政府对游客冷淡,甚至是敌意的。如今中国正式展示自己,决心恢复历史地位。
  改变:愿意接受国际交流。那时中国的高层政治家把外界影响当作需要回避的威胁。如今中国举办奥运。
  改变:官方对改革自身的态度发生改变。
  如今的政府即使还没有拥抱公民自由和个人自由,也算得上是创造新中国的主驱动器。
  改变:美国对中国的看法。在1989年,无法想象一个美国电视网络会在中国的首都设置工作站,并公平报道一切。
  我们也在改变。(原标题:在走向北京奥运的20年间,中国如何变化;作者:Rob Elder)
译文为摘译,英文原文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