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搜索联盟

2008年7月17日星期四

《功夫熊猫》成功触动中国文化神经



 
 

Sent to you by xingxing via Google Reader:

 
 

via 星岛时评 by www.stnn.cc on 7/17/08

  这些日子里,中国要面对西藏问题、四川地震、还有迫在眉睫的奥运会。你以为在这样的情况下一部关于熊猫的美国动画片不会引起任何痛苦的讨论。那你就错了。
  几周前,当《功夫熊猫》在中国放映,就已经有人呼吁抵制,理由是外国人借助作为中国最珍贵的象征之一的熊猫获利。诚如《纽约时报》巴勃扎(David Barboza)在报道中所言,这种抵制没有得逞,《功夫熊猫》立即取得票房成功。在过去几周,这部电影引发更深层的讨论,甚至某种程度的自我反省、自我批评。雄心万丈、自信又缺乏安全感的中国不时进行开展这种自我反省批评。
  人们提出的主要问题是:西方制片人怎么可以运用中国主题创造出这样吸引中国人的杰出动画电影?
  换言之,中国自己为什么不能用自己丰富的传统制造如此辉煌、如此有商业效应的电影?
  也许在哀叹自己没能利用这些主题之时,中国人有点为难自己。事实上,《功夫熊猫》的成功以一种相当繁荣的文化为背景,以中国传统和历史营造精彩效果,张艺谋和陈凯歌等导演的电影、当代中国画也应用了这些手法。
  在某种程度上,《功夫熊猫》只是西方艺术家用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元素制造不朽艺术作品的百年传统的一个最新例证。你只要想想吉尔伯特和沙利文(Gilbert and Sullivan)的《天皇》,或者普契尼(Puccini)的《图兰朵》,或者几年前的动画片《花木兰》。
  事实上,所有这些作品显示文化交流中正在发生的历史失衡。西方用中国作为文化和艺术框架,但中国人用欧洲或美国作为自己文化产品背景的程度无法与之比拟。
  又想到另一个因素,从华特·迪士尼(Walt Disney)开始美国漫画家一直发展漫画的电影形式,而中国在这种特定艺术领域却没有那样的发展。
  最有趣的是《功夫熊猫》引起的抵制,基本上是由艺术家赵半荻一个人发起的。赵半荻的抵制呼声得到的批评声至少和支持声一样多。北京人民大学的洪涛(音译,Hong Tao)认为,批评好莱坞窃取中国文化资源是一种浅薄的民族主义。
  有一些迹象显示,人们从《功夫熊猫》的成功中吸取到另一种教训,这种教训直达中国文化境况的核心,即《功夫熊猫》那样的电影只能产生于文化和艺术自由的氛围中。(作者 Richard Bernstein)
译文为摘译,英文原文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