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搜索联盟

2008年8月8日星期五

粤港合作要突破旧模式

同样,澳门在回归的近十年开放中,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综合实力越来越强。走出原有的粤港澳合作模式,三地政府应该考虑携手合作,或共同投入,或出台鼓励政策,以扩展建立「前科研后生产」、「前融资后投资」、「前服务后享受」的经济区,这才是未来提升竞争力,走向国际的最佳组合。

 
 

Sent to you by xingxing via Google Reader:

 
 


作者:纪硕鸣 | 评论(0) | 标签:财经看点

粤港澳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民间交流合作早已形成,所谓「前店后厂」就是模式之一。在改革开放之初,这样的模式,不仅造就了广东的繁荣,也完成了香港的经济转型。

如今,新任省委书记汪洋希望延续这样的合作,并提出「粤港澳经济区」的新概念,以造就广东新的繁荣。从泛珠三角的「九加二」到「粤港澳经济区」,广东的新理念无疑更务实了。但问题是,过去的模式已经难以复制,即使复制也难有成效。因为国际及内地形势截然不同,粤港澳合作要有新突破,首先要突破旧模式,要有新思路。

扶助企业 加快转型

受成本压力,广东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陷入困境,今年1月至5月期间,有约35,000家工厂选择取消在广东省注册,该数字相比去年同期上升了35.7%。广东省政府为了纾缓企业经营压力,宣布出台新政策,要动用400亿元人民币资金协助中小型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广东解释,这笔400亿元资金将被用来鼓励珠三角地区的中小型企业转型,把工厂转移到广东省的偏远地区。鼓励措施包括减少企业需要缴纳的电费和水费,使工厂负担最小化,政府对迁移至广东省内陆地区的工厂实施奖励等等。说到底,广东省政府扶助企业的政策还不是为转型,而是要转移。

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提高、加工贸易政策大幅收紧、出口退税率不断下调、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广东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的大量中小企业面对的困境,走到哪里都一样。他们以廉价劳力占领市场,以资源消耗扩展产能,这样的生产方式已经走到尽头,他们实际需要的不是转移,而应该是转型。

据报载,乘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广东视察之机,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游说温总理,要求中央考虑设立「粤港澳经济区」。香港媒体报道,在汪洋的游说之下,总理已经同意提升到中央层面,考虑这个跨越「一国两制」的经济协作区的建议。

整合粤港澳各自的优势,抵御全球经济疲软的趋势,不失为好构想。其实,早在今年三月的两会中,汪洋就大谈建立粤港澳特别合作区,构想要形成「国际级大都会圈」,让广东携手港澳两地,打造一个类似自由贸易区的特别合作区。

善用优势 冲破框框

不过,特别合作区的模式,光拨款援助迁厂,扶助拚廉价劳力、拚资源的企业,死命维护旧有模式是目光短浅。广东要想充分利用港澳的优势,就不能再停留在「前店后厂」,「前贸易后加工」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上。内地改革开放三十年,也给香港经济以机会。可以看到,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已经形成;香港的服务型社会的基础日益牢固;香港有吸引人才的优势,有知识产权的法治保障,慢慢形成了科研能力和科技优势。

同样,澳门在回归的近十年开放中,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综合实力越来越强。走出原有的粤港澳合作模式,三地政府应该考虑携手合作,或共同投入,或出台鼓励政策,以扩展建立「前科研后生产」、「前融资后投资」、「前服务后享受」的经济区,这才是未来提升竞争力,走向国际的最佳组合。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