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5.9 NET.RU正式解封,此时距2009.7.15 NET.RU集体被封已经将近一年了。
NET.RU 解封还是值得庆祝的,现在不用翻墙软件也能直接访问RU域名了。
悲剧的是之前因为NET.RU被封还换了域名 . 从原来使用的PCXINGXING.NET.RU到现在的PCSTAR.ORG.RU 。没想到现在突然解封了。
Google 搜索联盟
2008年7月20日星期日
Back up your blogger
注意:1.將mybloggerbest改成你自己的. 2.如果你的文章比較多,全部打開頁面的時間會比較長 If you have a blog hosted on Blog*Spot and you've upgraded to the new version, there's an easy way to backup your blog. 如果你的博客是XXX.blogspot.com並升級到新版本,那麼就有一種簡單的辦法來备份你的blogger. This page lists the latest N posts from the blog: 這個頁面列出了你的blogger中最近的N篇文章: http://mybloggerbest.blogspot.com/search?max-results=N Instead of N, type the number of posts. If your blog has less than 1000 posts, you can save this page: 將N改為文章的個數.如果你的文章少於1000篇,你可以保存這個頁面. http://mybloggerbest.blogspot.com/search?max-results=1000 To download all the photos uploaded to your blog, DownThemAll comes to the rescue. The Firefox extension lets you download all the files with a certain extension from the current page, so it's a good way to download all the images from the previous listing. 想要下載上傳到你的blogger中所有的圖片,DownThemAll可以幫你.這個火狐插件可以讓你以一種特殊的擴展名從當前頁面下載所有的文件,所以這是一種很好的辦法從上面的列表中下載所有的圖片.

There's also a way to get all the posts in an XML feed. This is a better format if you intend to import it in a database. 當然也有一種辦法可以以XML格式下載你的blogger中的文章.如果你想存到數據庫中,這是一種更好的辦法. http://mybloggerbest.blogspot.com/feeds/posts/default?max-results=1000 The number of posts can be easily obtained from the dashboard. 你的blogger的文章數可以很容易的從控制台里看到.
You can also backup the comments: 你也可以备份評論: http://mybloggerbest.blogspot.com/feeds/comments/default?max-results=1000

There's also a way to get all the posts in an XML feed. This is a better format if you intend to import it in a database. 當然也有一種辦法可以以XML格式下載你的blogger中的文章.如果你想存到數據庫中,這是一種更好的辦法. http://mybloggerbest.blogspot.com/feeds/posts/default?max-results=1000 The number of posts can be easily obtained from the dashboard. 你的blogger的文章數可以很容易的從控制台里看到.

2008年3月15日星期六
Ping-O-Matic
昨天说了个够冷的IceRocket,今天这个可能更冷些…Ping-O-Matic…名字也够怪…页面底下一行字”Servers donated by Autommatic”~呵呵…WordPress的母公司…
Ping的目的就是让各种搜索引擎知道我们的Blog更新了,赶紧来抓内容来~但是挨个Ping也确实是个体力活…Ping-O-Matic则提供了一个一站式Ping个遍的服务…从页面下面可以Ping到的服务来看真是包罗万有啊…
其中Blog服务/搜索引擎包括:
Weblogs.com[link]
Blo.gs [link]
Technorati [link]
Feed Burner [link]
Syndic8 [link]
NewsGator [link]
Feedster [link]
My Yahoo! [link]
PubSub.com [link]
Blogdigger [link]
BlogRolling [link]
BlogStreet [link]
Moreover [link]
Weblogalot [link]
Icerocket [link]
News Is Free [link]
点击Link就可以进入各个服务/搜索引擎主页查看详细内容了(一大堆没听说过的=。=)…有时间了都溜达溜达…
Ping的方法很简单,在页面上部输入你的Blog名称,Blog地址,RSS地址(可选),然后再在下面将你想Ping到的服务打上钩(旁边有个Check Common,点一下它就自动将常见的都选中了),将鼠标移到右下角的”Send Pings”~猛击之~完事…在接下来的页面中会显示Ping各个地方的结果…(时间有点长…耐心等待…)下面还有个”Specialized Services”,这个是专供某个类型的Blog的,比如播客…如果你的Blog和那些网站的内容相关,或者是参与了相关网站的服务(比如BlogShares的Blog Stock,将各个Blog虚拟为一只只股票…体验股海沉浮=。=…),那么就也Ping它们一下…如果你都不知道那是什么(比如我…),那就放过它们吧…
Ping的目的就是让各种搜索引擎知道我们的Blog更新了,赶紧来抓内容来~但是挨个Ping也确实是个体力活…Ping-O-Matic则提供了一个一站式Ping个遍的服务…从页面下面可以Ping到的服务来看真是包罗万有啊…
其中Blog服务/搜索引擎包括:
Weblogs.com[link]
Blo.gs [link]
Technorati [link]
Feed Burner [link]
Syndic8 [link]
NewsGator [link]
Feedster [link]
My Yahoo! [link]
PubSub.com [link]
Blogdigger [link]
BlogRolling [link]
BlogStreet [link]
Moreover [link]
Weblogalot [link]
Icerocket [link]
News Is Free [link]
点击Link就可以进入各个服务/搜索引擎主页查看详细内容了(一大堆没听说过的=。=)…有时间了都溜达溜达…
Ping的方法很简单,在页面上部输入你的Blog名称,Blog地址,RSS地址(可选),然后再在下面将你想Ping到的服务打上钩(旁边有个Check Common,点一下它就自动将常见的都选中了),将鼠标移到右下角的”Send Pings”~猛击之~完事…在接下来的页面中会显示Ping各个地方的结果…(时间有点长…耐心等待…)下面还有个”Specialized Services”,这个是专供某个类型的Blog的,比如播客…如果你的Blog和那些网站的内容相关,或者是参与了相关网站的服务(比如BlogShares的Blog Stock,将各个Blog虚拟为一只只股票…体验股海沉浮=。=…),那么就也Ping它们一下…如果你都不知道那是什么(比如我…),那就放过它们吧…
2008年1月5日星期六
网通用户可以访问FeedBurner了
两则消息,据网友报告,今天网通和教育网的用户已经可以访问FeedBurner的Feed了,就是类似以feeds.feedburner开头的地址,我是电信用户,我依然无法访问FeedBurner,希望该死的老流氓中国电信要多做点善事,也学学网通,省的以后遭报应。
另外一个是关于BlogSpot的,我使用换IP的方法访问Blogspot的博客,今天发现里面的图片显示不出来了,分析了一下,似乎是bp1.blogger.com和bp2.blogger.com这些存放BlogSpot图片的服务器的IP无法访问了,这倒好,Flickr还没恢复,又少了一个放图片的地方,现在看文章是越来越不方便了。
另外一个是关于BlogSpot的,我使用换IP的方法访问Blogspot的博客,今天发现里面的图片显示不出来了,分析了一下,似乎是bp1.blogger.com和bp2.blogger.com这些存放BlogSpot图片的服务器的IP无法访问了,这倒好,Flickr还没恢复,又少了一个放图片的地方,现在看文章是越来越不方便了。
2008年1月4日星期五
2007年8月30日星期四
Google对交换链接的态度改变了么?
链接是Internet之所以成为Internet的基础,也顺理承章地成为搜索引擎判断网页重要性与权威度的主要依据。相对于Yahoo!与Live搜索,Google的排名算法对链接的依赖性更强——至于Baidu,因本人能力所限,不敢判定,但从其当年铺天盖地大唱绕口令来看,也许在其算法中那神奇的“中文分词技术”起着更关键的作用——更易受各类“人工链接”的影响,也正因为此,Google在如何解决非自然链接对排名的影响方面也是最努力的,客观地说,效果还是很显著的,比如说明确反对付费链接,直接让诸如Text Link Ads之类的生存空间几乎完全被压缩。
最近,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注意到,Google在网站管理员中心对可能导致惩罚的链接方案给出了详细的限定,其中,明确地指出“你链接我我链接你”的链接交换或互惠链接将会为最终的网页排名带来负面影响,一位朋友因此发来邮件询问,这是不是意味着Google对交换链接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是不是意味着今后在SEO中应避免交换链接。
下面谈谈我们对此的看法。
交换链接:低效但普遍存在
虽然从个人角度,我对交换链接一直持排斥的态度,SEO探索也从未接受过任何关于交换链接的请求,但那主要是因为个人认为交换链接并不能保证SEO的效率,交换得来的链接不仅很难保证相关性,而且链接价值也极易缩水,并不能称为一种可靠的SEO手段。这点相信不存在争议,毕竟,交换链接的实施门槛很低,几乎可以说任何网站只要愿意都可以采用,易于实施的必然结果便是意义不大。
但另一方面,正因为交换链接实施的低门槛,也使得其在Internet上是普遍存在的,几乎绝大多数的网站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交换链接的行为。虽然我们不能由此而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但是,以Google的聪明,真的会对这么一种普遍存在的行为动刀?似乎有点堂吉诃德战风车的嫌疑。
Google将惩罚交换链接?
让我们具体来看看Google在该名为链接方案的网页中是怎么说的(以中文版为例):
但是,某些网站管理员利用链接交换方案,单纯为交叉链接而建立合作商网页,而不顾链接(来源)的质量及其对自有网站的长期影响。这种做法违反 Google 的网站管理员指南,可能对网站在搜索结果中的排名产生负面影响。链接方案的示例包括:
* 旨在操纵 PageRank 的链接* 链接到网络上的违禁网站或”恶邻”* 链接交换和互惠链接方案(”你链接我,我链接你。”)* 购买或销售链接
首先,从该页的ID号“66356”来看,该页应该是在前段时间Google网站管理员指南更新时新加入的,当时我们曾介绍过ID为“66355”的隐藏真实内容或欺骗性的重定向手段和ID为“66357”的自动查询,却漏过了这一篇。颇为有趣的是,在更新后的Google网站管理员指南页中,新加入了ID自“66353” ~ “66361”(注:“66360”不存在)的其他全部内容,而惟独没有该页,不知道说明了什么。——声明,绝非暗喻该页由实习生撰写之意 。
该页的行文也颇有意思:按一般理解,其所列的四条“示例”,应为并列的,即至少不能是互相包含的,但客观地分析一下,其第三项“交换链接和互惠链接”及第四项“购买或销售链接”难道不都是“旨在操纵 PageRank 的链接”的子集么?——也许有的朋友对此有异议。举例来说,也许认为购买或销售链接并不都是不当的,但如果购买或销售链接时按Google的要求使用 nofollow 属性或将链接重定向至被 robots.txt 文件拦截的中间网页上的话,其便完全不应该出现在“可能导致惩罚的示例列表”中啊!——这四项究竟是怎样的一种逻辑关系啊?简直令人崩溃!甚至要怀疑李前著名副总裁在教导“中国学生”之余也在同时教导“美国学生”了(当然,前提是该页内容由美国人率先在英文版本中创建。不过本人不敢确定,毕竟谷歌目前也相当牛,比如说著名的AdSense域名保护列表不是由谷歌率先推出的嘛。)。
也许,勉强说得过去的解释只能是,尽管3、4均为1的子集,但Google仍将3、4与1并列,意在强调对交换链接、付费链接的明确态度:从之前的含含糊糊转变了明确的反对?
“从善如流”的Google
虽然这个新加入的“链接方案”页在中文SEO领域未引起太大关注——还是我孤陋寡闻没有看到?——不过,在英文领域似乎引发了不小的反弹,许多人对此展开了讨论。
很快地,可能是为了安抚SEOers,也可能Google自己也意识到某些不妥,大约在8/16左右,悄悄地将上述列表中第三项关于交换链接的内容进行了修改(英文版本),从最初的:
Link exchange and reciprocal links schemes (”Link to me and I’ll link to you.”)
改成了:
Excessive reciprocal links or excessive link exchanging (”Link to me and I’ll link to you.”)
即加上了一个修饰语,“Excessive”,让挑剔者们统统哑口无言。
但是,这是不是意味着Google的态度又有了新的改变?恐怕很难说,加上“Excessive”也许只是为了让表述更加严密,不让人找出漏洞而矣。同时,又带来另一个关键的问题:究竟怎么的交换链接建设才是适度的?这里面有没有个标准尺度?不然,便会闹出类似于“打哪指哪”的笑话:受惩罚的便是交换链接过度而未受惩罚便代表着交换链接未过度?
此外,截止到目前为止(8/22),谷歌的中文版本中仍未予更新。——似乎除English外的其他语言版本均未更新,包括English (UK),当然,我也看不懂其他语言。
我们对交换链接的建议
再次重申,我们不建议交换链接。如果您有其他可行的SEO策略与方案,建议远离交换链接。
如果您的网站中存在一定的交换链接,倒也不必因此而过度惊慌。但必须看到,链接是Google算法的核心,而目前各类不当链接的泛滥已经从根本上影响到Google的搜索质量,这点是Google亟待解决的,因此,不要低估Google可能采取的力度。而与其他类型“旨在操纵 PageRank 的链接”相比,如付费链接难以发现Google希望通过用户举报的方式找出,交换链接在搜索引擎中几乎是无所遁形的,最易判断。网站即使不因交换链接受到惩罚,搜索引擎也可以很简单地将其价值“清零”。
从个人角度,相对于网站“主动的”交换链接,我倒是建议朋友们应警惕无意中形成的交换链接:
许多blog网站为了鼓励用户留言,而取消了留言中链接的“nofollow”属性,这大大增加了网页中链接的不可控性:即使您对正文中出现的链接多么谨慎,但留言中的链接则有着很强的不确定性,很容易在无意中与其他网站中的页面构成事实上的交换链接;
更有甚者,许多blog也许为了吸引链接,取消了Trackback的“nofollow”属性,这带来的后果几乎是百分之百的交换链接:只要接收到链接到该页的对方网站发来的PingBack / TrackBack并予以发布,两个网页间链接的交换便形成了。
当然,上述所举的只是针对blog的简单例子,但是,类似这样的情况,即使不是您有意而为之,如果在您的网站中频繁发生,后果也许便会变得很严重。
作者: highdiy原载: 点石互动搜索引擎优化博客
最近,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注意到,Google在网站管理员中心对可能导致惩罚的链接方案给出了详细的限定,其中,明确地指出“你链接我我链接你”的链接交换或互惠链接将会为最终的网页排名带来负面影响,一位朋友因此发来邮件询问,这是不是意味着Google对交换链接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是不是意味着今后在SEO中应避免交换链接。
下面谈谈我们对此的看法。
交换链接:低效但普遍存在
虽然从个人角度,我对交换链接一直持排斥的态度,SEO探索也从未接受过任何关于交换链接的请求,但那主要是因为个人认为交换链接并不能保证SEO的效率,交换得来的链接不仅很难保证相关性,而且链接价值也极易缩水,并不能称为一种可靠的SEO手段。这点相信不存在争议,毕竟,交换链接的实施门槛很低,几乎可以说任何网站只要愿意都可以采用,易于实施的必然结果便是意义不大。
但另一方面,正因为交换链接实施的低门槛,也使得其在Internet上是普遍存在的,几乎绝大多数的网站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交换链接的行为。虽然我们不能由此而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但是,以Google的聪明,真的会对这么一种普遍存在的行为动刀?似乎有点堂吉诃德战风车的嫌疑。
Google将惩罚交换链接?
让我们具体来看看Google在该名为链接方案的网页中是怎么说的(以中文版为例):
但是,某些网站管理员利用链接交换方案,单纯为交叉链接而建立合作商网页,而不顾链接(来源)的质量及其对自有网站的长期影响。这种做法违反 Google 的网站管理员指南,可能对网站在搜索结果中的排名产生负面影响。链接方案的示例包括:
* 旨在操纵 PageRank 的链接* 链接到网络上的违禁网站或”恶邻”* 链接交换和互惠链接方案(”你链接我,我链接你。”)* 购买或销售链接
首先,从该页的ID号“66356”来看,该页应该是在前段时间Google网站管理员指南更新时新加入的,当时我们曾介绍过ID为“66355”的隐藏真实内容或欺骗性的重定向手段和ID为“66357”的自动查询,却漏过了这一篇。颇为有趣的是,在更新后的Google网站管理员指南页中,新加入了ID自“66353” ~ “66361”(注:“66360”不存在)的其他全部内容,而惟独没有该页,不知道说明了什么。——声明,绝非暗喻该页由实习生撰写之意 。
该页的行文也颇有意思:按一般理解,其所列的四条“示例”,应为并列的,即至少不能是互相包含的,但客观地分析一下,其第三项“交换链接和互惠链接”及第四项“购买或销售链接”难道不都是“旨在操纵 PageRank 的链接”的子集么?——也许有的朋友对此有异议。举例来说,也许认为购买或销售链接并不都是不当的,但如果购买或销售链接时按Google的要求使用 nofollow 属性或将链接重定向至被 robots.txt 文件拦截的中间网页上的话,其便完全不应该出现在“可能导致惩罚的示例列表”中啊!——这四项究竟是怎样的一种逻辑关系啊?简直令人崩溃!甚至要怀疑李前著名副总裁在教导“中国学生”之余也在同时教导“美国学生”了(当然,前提是该页内容由美国人率先在英文版本中创建。不过本人不敢确定,毕竟谷歌目前也相当牛,比如说著名的AdSense域名保护列表不是由谷歌率先推出的嘛。)。
也许,勉强说得过去的解释只能是,尽管3、4均为1的子集,但Google仍将3、4与1并列,意在强调对交换链接、付费链接的明确态度:从之前的含含糊糊转变了明确的反对?
“从善如流”的Google
虽然这个新加入的“链接方案”页在中文SEO领域未引起太大关注——还是我孤陋寡闻没有看到?——不过,在英文领域似乎引发了不小的反弹,许多人对此展开了讨论。
很快地,可能是为了安抚SEOers,也可能Google自己也意识到某些不妥,大约在8/16左右,悄悄地将上述列表中第三项关于交换链接的内容进行了修改(英文版本),从最初的:
Link exchange and reciprocal links schemes (”Link to me and I’ll link to you.”)
改成了:
Excessive reciprocal links or excessive link exchanging (”Link to me and I’ll link to you.”)
即加上了一个修饰语,“Excessive”,让挑剔者们统统哑口无言。
但是,这是不是意味着Google的态度又有了新的改变?恐怕很难说,加上“Excessive”也许只是为了让表述更加严密,不让人找出漏洞而矣。同时,又带来另一个关键的问题:究竟怎么的交换链接建设才是适度的?这里面有没有个标准尺度?不然,便会闹出类似于“打哪指哪”的笑话:受惩罚的便是交换链接过度而未受惩罚便代表着交换链接未过度?
此外,截止到目前为止(8/22),谷歌的中文版本中仍未予更新。——似乎除English外的其他语言版本均未更新,包括English (UK),当然,我也看不懂其他语言。
我们对交换链接的建议
再次重申,我们不建议交换链接。如果您有其他可行的SEO策略与方案,建议远离交换链接。
如果您的网站中存在一定的交换链接,倒也不必因此而过度惊慌。但必须看到,链接是Google算法的核心,而目前各类不当链接的泛滥已经从根本上影响到Google的搜索质量,这点是Google亟待解决的,因此,不要低估Google可能采取的力度。而与其他类型“旨在操纵 PageRank 的链接”相比,如付费链接难以发现Google希望通过用户举报的方式找出,交换链接在搜索引擎中几乎是无所遁形的,最易判断。网站即使不因交换链接受到惩罚,搜索引擎也可以很简单地将其价值“清零”。
从个人角度,相对于网站“主动的”交换链接,我倒是建议朋友们应警惕无意中形成的交换链接:
许多blog网站为了鼓励用户留言,而取消了留言中链接的“nofollow”属性,这大大增加了网页中链接的不可控性:即使您对正文中出现的链接多么谨慎,但留言中的链接则有着很强的不确定性,很容易在无意中与其他网站中的页面构成事实上的交换链接;
更有甚者,许多blog也许为了吸引链接,取消了Trackback的“nofollow”属性,这带来的后果几乎是百分之百的交换链接:只要接收到链接到该页的对方网站发来的PingBack / TrackBack并予以发布,两个网页间链接的交换便形成了。
当然,上述所举的只是针对blog的简单例子,但是,类似这样的情况,即使不是您有意而为之,如果在您的网站中频繁发生,后果也许便会变得很严重。
作者: highdiy原载: 点石互动搜索引擎优化博客
2007年8月10日星期五
你的blog迁了吗
这阵子一直在努力参与到河蟹社会的建设大潮中来,眼看着众多blog不顾大局叫嚣着一些杂音,很替ZF着急,还好,终于有有识之士意识到这点,要坚决地举起zf的大砍刀向blog下手了。看看G共舞的这篇独立域名个人博客全部是违法的吧。
反正不管我支持还是不支持,丫们都要逆潮流而动,那就友情支持一下吧。这样做国外的空间商肯定很乐,ZF不光要在国内建设河蟹社会,还要顺便让国际友人共占雨露。
还好,俺当初颇有先见之明,域名、空间全是国外的,当时还犹豫,因为国外的空间的速度差了点。
所以啊,同志们还是趁早转移吧,就算被GFWed了,还可以用代理上去,总强过国内被拔网线吧。
2007年7月25日星期三
2006年11月15日星期三
切换了Blogger Beta
这几天将我在Google Blogger的空间切换到了Blogger Beta.
切换到了Blogger Beta后,感觉功能好像没有什么变化,只是以前我用编辑HTML方式完成,现在不用编辑也可以完成,不过我用的模版好像有些问题,配色看起来怪怪的。
Blogger Beta写完文章后不用重建了,大概用了动态技术,这是一个好事情,对于文章多的Blogger来说,省事多了。
切换到了Blogger Beta后,感觉功能好像没有什么变化,只是以前我用编辑HTML方式完成,现在不用编辑也可以完成,不过我用的模版好像有些问题,配色看起来怪怪的。
Blogger Beta写完文章后不用重建了,大概用了动态技术,这是一个好事情,对于文章多的Blogger来说,省事多了。
2006年9月7日星期四
百度开始收录Blogspot的内容
前几天发现有人在谴责百度不收录Blogspot,于是百度的坚定支持者博清沉就沉不住气了,发表文章说目前百度开始收录Blogspot了。
我也搜索了一下,的确是这样的,百度的确开始收录Blogspot的内容了,不过等的时间也的确太长了,Blogspot已经整整可以访问一个多月的时间了,百度才慢腾腾地收录,我倒是感觉奇怪了,百度不是自称人工干预很在行吗?为什么不在这么大的事情上人工干预一下呢。我想恐怕还是因为百度空间和Blogspot的竞争关系吧。
2006年7月30日星期日
Blogger解封了吗
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Google的Blogger突然解封,现在blogspot.com终于可以正常访问了。
不知道这样的好事能持续多久,因为以前出现过blogspot暂时被解封,而后又继续被封的现象,如果其真的可以一直解封的话,国内的博客们就又有一个新的托管地址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昨天封的FeedBurner也同时被解封,希望这次解封不要是短暂的一刻,具体是什么状况还需要长期观察一下。
下午之后,发现blogspot.com又无法访问了,因此怀疑,可能是blogspot.com更改了IP地址,所以才导致简短的“解封”,然而之后又被强行封锁。
不知道这样的好事能持续多久,因为以前出现过blogspot暂时被解封,而后又继续被封的现象,如果其真的可以一直解封的话,国内的博客们就又有一个新的托管地址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昨天封的FeedBurner也同时被解封,希望这次解封不要是短暂的一刻,具体是什么状况还需要长期观察一下。
下午之后,发现blogspot.com又无法访问了,因此怀疑,可能是blogspot.com更改了IP地址,所以才导致简短的“解封”,然而之后又被强行封锁。
2006年3月15日星期三
博客世界的战争:垃圾博客和恶意评论
随着博客这个概念在中国越来越热,博客目前也面临一个很艰难的挑战:垃圾博客、恶意评论的增多。这些负面影响如果没有得以很好处理的话,那么未来博客也会象目前的邮件一样,成为垃圾邮件的下一个替代品。
垃圾博客:
垃圾博客就是那些通过垃圾文件影响搜索引擎的博客。有时候它被用来影响网页的算法,这些网页控制和其他网页或网站的链接。在更多的普通网站中,这被称为“链接工厂”。垃圾博客的内容通常毫无意义,充满广告或者是从其他网站上扒来的文章,但都带有大量的链接,链至垃圾博客作者的网站——购物、贷款、色情、二手车……与你收到的垃圾邮件内容类似,目的是为了强奸读者的视听,达到产品宣传的目的。当然也有不同之处,这些垃圾博客还急切地想做另一件事:SEO,或者可以说成是迷奸Google,要提高他们站点的PageRank。
恶意评论:
现代博客系统允许评论和反馈成为其他用户和读者给文章简单添加想法和评论的方式。不幸的是,有些人却滥用了这种系统,在评论中恶意加入大量毫无意义的广告和链接地址。一些人甚至开发相应的工具,自动提交大量链接到博客的评论中。那些创造了垃圾博客和垃圾评论的人认为这会产生很多好处,通常通过建立这些系统获得额外的搜索引擎排名或者收入。
其实,当业界达人把Blog称作是电子邮件、即时通讯、BBS之后的第四大交流沟通之时,垃圾博客已经有苗头了。这两年来,随着全世界劳动人民对垃圾邮件的抗议,微软、AOL等巨头联合司法机构,合力对垃圾邮件发送者进行了绞杀。于是,这些老鼠们纷纷寻找其他的突破口。Blog世界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在垃圾博客之外,早先更让Blogger们感到头疼的,是那些已经成灾的垃圾留言、垃圾反向链接和垃圾Trackback。国内某知名Blogger曾在其Blog上痛骂一个家伙,这人很喜欢给各种Post后面留言,内容大抵都是“你的文章越来越精彩了”、“我很喜欢你的这篇文章”云云,然后就开始推销自己的网站。在相互间联系如此紧密的Blog世界,还披上虚伪的吹捧外衣玩家个把戏,让人不禁要猜测这家伙脑积水的水位。因为更多发垃圾留言的家伙,早就开始采用自动化软件工具了——一指定BSP或者WP、MT一类的Blog软件,它就能把垃圾留言一篇接一篇地往出贴。验证码是一个阻止垃圾的有效办法,但对正经人来说,用户体验无疑降低了。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们还有什么办法呢?在国外,无数Blogger都开始为未来忧心忡忡:Blog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垃圾场?很难说我们不愿看到的未来会不会真的来临。因为,即使是技术力量已经十分强大的Google,对于来自众人的抗议,也只是暂且删除了Blogspot上的13,000个二级域名,还有“努力防御自动注册Blog和发文的脚本”的承诺。而目前看来,垃圾博客这股污水,还正源源不断流向Blog的大海。
现在,是到了深入思考和建立控制干涉系统的时候了,这样才能处理好这些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也需要大量时间,因为垃圾博客会通过各种新方法产生来影响搜索引擎和网站运作。相信这场和垃圾博客的对抗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战争。
垃圾博客:
垃圾博客就是那些通过垃圾文件影响搜索引擎的博客。有时候它被用来影响网页的算法,这些网页控制和其他网页或网站的链接。在更多的普通网站中,这被称为“链接工厂”。垃圾博客的内容通常毫无意义,充满广告或者是从其他网站上扒来的文章,但都带有大量的链接,链至垃圾博客作者的网站——购物、贷款、色情、二手车……与你收到的垃圾邮件内容类似,目的是为了强奸读者的视听,达到产品宣传的目的。当然也有不同之处,这些垃圾博客还急切地想做另一件事:SEO,或者可以说成是迷奸Google,要提高他们站点的PageRank。
恶意评论:
现代博客系统允许评论和反馈成为其他用户和读者给文章简单添加想法和评论的方式。不幸的是,有些人却滥用了这种系统,在评论中恶意加入大量毫无意义的广告和链接地址。一些人甚至开发相应的工具,自动提交大量链接到博客的评论中。那些创造了垃圾博客和垃圾评论的人认为这会产生很多好处,通常通过建立这些系统获得额外的搜索引擎排名或者收入。
其实,当业界达人把Blog称作是电子邮件、即时通讯、BBS之后的第四大交流沟通之时,垃圾博客已经有苗头了。这两年来,随着全世界劳动人民对垃圾邮件的抗议,微软、AOL等巨头联合司法机构,合力对垃圾邮件发送者进行了绞杀。于是,这些老鼠们纷纷寻找其他的突破口。Blog世界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在垃圾博客之外,早先更让Blogger们感到头疼的,是那些已经成灾的垃圾留言、垃圾反向链接和垃圾Trackback。国内某知名Blogger曾在其Blog上痛骂一个家伙,这人很喜欢给各种Post后面留言,内容大抵都是“你的文章越来越精彩了”、“我很喜欢你的这篇文章”云云,然后就开始推销自己的网站。在相互间联系如此紧密的Blog世界,还披上虚伪的吹捧外衣玩家个把戏,让人不禁要猜测这家伙脑积水的水位。因为更多发垃圾留言的家伙,早就开始采用自动化软件工具了——一指定BSP或者WP、MT一类的Blog软件,它就能把垃圾留言一篇接一篇地往出贴。验证码是一个阻止垃圾的有效办法,但对正经人来说,用户体验无疑降低了。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们还有什么办法呢?在国外,无数Blogger都开始为未来忧心忡忡:Blog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垃圾场?很难说我们不愿看到的未来会不会真的来临。因为,即使是技术力量已经十分强大的Google,对于来自众人的抗议,也只是暂且删除了Blogspot上的13,000个二级域名,还有“努力防御自动注册Blog和发文的脚本”的承诺。而目前看来,垃圾博客这股污水,还正源源不断流向Blog的大海。
现在,是到了深入思考和建立控制干涉系统的时候了,这样才能处理好这些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也需要大量时间,因为垃圾博客会通过各种新方法产生来影响搜索引擎和网站运作。相信这场和垃圾博客的对抗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战争。
订阅:
博文 (Atom)